发布者 :admin 发布时间 : 2020-08-18 人浏览
古墓,也能开口说话,每一件出土文物“解码”后,都反映出了当时的经济生活。近日,成都市青羊大道旁的西城花园小区考古工地接近尾声,75座墓地陆续清理完毕,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,墓地主要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土坑墓、东汉时期的砖室墓、以及一批唐宋墓地。此次发掘中,还出土了一份晚唐时期的纪年材料,将墓主人的身份和家庭情况作了详细介绍,这也为考古人员判断墓葬时间,提供了更可靠依据。
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:巴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
在考古发掘现场,埋藏在最底下的就是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一批墓葬,共有28座,残存的木制葬具中,还零星散落着一些随葬物品,其中青铜器主要为青铜剑、青铜矛、青铜钺,总共出土了十多件兵器。其中出土的短剑,仅有30多公分,这也是体现了巴蜀文化特色的文物,此外,还有一些中原地区文化特色的随葬品出土,这也说明,秦一统中国之后,移民进入四川盆地,巴蜀地区开始出现文化交融。
东汉时期:纹饰上的年代密码
在东汉的砖室墓中,共有20多座,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柄七八十公分的铁剑,这些兵器已经没有那么浓郁的地域特色了。墓主人是否为一名士兵?由于没有更多信息,这位在众多汉墓中特立独群留下一柄铁剑的古人,并没有留下太多故事。
而墓中汉砖纹饰精美,联壁纹、菱格纹等都是浮现在砖石上的年代密码,这批墓葬中,陶鸡、陶狗都时有出现,汉代成都人还烧制了一些陶制模型,将鱼塘等生活场景也带到了墓室之中。
唐宋墓葬:墓志铭反映当时道教信仰
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李佩介绍,在众多墓葬中,信息量最大的就是晚唐时期的墓葬。在一处单室墓葬中,一块红砂岩的“石书”,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。
据她介绍,在这块墓志铭上,清楚地记录了墓主人勾龙氏的生平,“这个姓氏比较罕见”。她解释说,墓志铭中主要介绍了家庭成员的一些情况,以及他们当时信仰道教,他的两个儿子后来也成为了道士。由于唐代的墓志铭出土较少,这对考古人员来说弥足珍贵。
从上面简短的描述来看,今天的人已经能够看到,唐代末年,唐代君主对道教的推崇,对当时老百姓的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,唐武宗会昌灭佛运动之前,就连勾龙氏这样一个在县府中任职的官员,也已经在当时的趋势下,开始信仰道教。
从今年3月到现在,七千多平米的工地上,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。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李佩介绍,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,发掘区在当时属于重要的墓葬区,这些发现对于当时成都平原的功能分区、民风民俗、宗教信仰,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。(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)
殡葬信息网转载供稿